房屋情況:
是個帶庭院和菜園的一樓項目,原始戶型為三室兩廳一廚兩衛,整屋布局不均,客廳太大,廚房太小,缺少收納空間。
屋主訴求:
屋主是朋友推薦過來的,是個三代六口的大家庭,屋主喜歡簡約的風格和復古磚,想把家改成有趣的親子主題,同時兼顧大人的生活與喜好,提出了以下訴求:
1. 爸爸經常出差,玄關有正式的入口和鞋帽間
2. 老人經常做飯,夫妻喜歡喝咖啡,需要更大的廚房
3. 需要四間臥室,父母、夫妻、兄妹各一間
4. 主臥需要更大的衣帽間
5. 要有架子鼓和鋼琴的空間
6. 大量的儲物空間
7. 單獨的洗衣房和雜物間
8. 爸爸的書房
改造要點:
1. 三室改四室
2. 新增洗衣房和雜物間
3. 新建功能玄關
4. 客衛三分離
5. 擴建中西廚
6. 牆上開拱形洞窗,架滑梯,增加趣味性
7. 定制收納櫃
8. 局部霧霾藍呼應各個空間
原始平面圖,面臨以下痛點:
1. 廚房太小,對經常下廚的老人而言不夠用
2. 客廳太大,比較浪費
3. 只有3間臥室,兄妹不夠住
4. 主臥衣帽間太小,不夠用
5. 沒有單獨的洗衣房和雜物間
牆體拆建的演示動圖
平面布局圖,具體優化如下:
1. 入口新建下沉式玄關和鞋帽更換室
2. 玄關-臥室走向的過道整體向右側位移一倍寬度,改衣帽間為兒童房
3. 打掉廚房的隔牆和移門,將餐廳和陽台合併進廚房,打造帶島台的中西廚
4. 客衛做三分離設計,騰出空間給過道使用
5. 借主臥和客臥的公共入口,新建洗衣房和雜物間
6. 新建客臥入口
7. 主臥擴建占地更大、更通透的水晶衣帽間
我們用滿是南洋風情的小花磚鋪了個下沉式玄關,既與室內空間分隔,又不讓室外的雨水、泥濘混進家中,方便打掃。
左側L型的黑色矮櫃是特地設計的換鞋凳,作為玄關的邊界,它既能坐又能裝,還能保持視野通透,很是方便。
入戶右側用霧霾藍布簾拉著的拱形門里是玄關的收納室,專門收納爸爸出差的行李箱和家人的藥品、口罩、衣物、鞋子等必備品。
開放式設計,將客廳與餐廳、陽台規劃在一起,既節省動線,又享受光線,一舉兩得。
照明上,取消了主吊燈設計,在天花裝了兩排軌道燈,簡約有序又敞亮。
牆面和天花分別刷了灰色、白色乳膠漆,陽台處包了霧霾藍的拱形門框,沒裝隔斷,方便把陽台納進來做些功能區域。
電視背景牆定制了一整牆的開合櫃,專門收納圖書、鞋子和電視,讓空間擺脫凌亂和灰塵。
夫妻二人從小與音樂結緣,家里有台鋼琴,我們便在定制櫃上開了個拱形門洞,把鋼琴嵌了進去,既是空間的裝飾,又是情感共鳴的藝術角。
鋼琴角
鋼琴旁還挖了個洞洞窗,對面是二寶的臥室,製造若隱若現的空間關係,有助於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
我們利用空間關係在靠陽台處的櫃子上開了個拱形門洞,搭上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滑梯。
門洞對面是大寶的臥室,製造屬於日常的趣味性。
陽台被納進室內後,左右兩側分別做了爸爸的書房。
和大寶的架子鼓練習區,和鋼琴相呼應,方便在客廳舉辦家庭音樂會。
廚房太小,我們拆掉了隔牆和移門,並將小陽台和餐廳納了進來,擴大廚房空間,滿足三代人共同使用。
左邊中廚,右邊西廚,兩側都設有水池,互不干擾,灰白的配色,也十分清新、簡約。
我們在空間中心沿牆垛砌了個島台,作為中西廚共用的操作區,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做料理,島台下方空餘空間可留給置物推車。
中廚採用了U型的布局,用定制櫃劃分電器、灶台、水池和操作、儲物區,井然有序,不慌不亂。
中廚細節
西廚是由陽台和餐廳改造的,沿牆定制櫥櫃,嵌入超大冰箱,並設有大單槽水盆,也是夫妻喜歡的咖啡區。
餐廳利用霧霾藍乳膠漆粉刷局部的牆面和天花,在視覺上與客廳分隔。
長餐桌容納一家六口用餐,巖板材質更耐用好清理。
餐廳區域不大,照明上特地選了黑金草帽吊燈,提升餐廳的精致度。
主衛做了幹濕分離,台盆櫃是懸空的,更好打理。
馬桶左邊還做了壁龕收納,搭配編織籃收納各類日用品,超好用。
主臥進門先是打新建的又大又通透的水晶衣帽間。
內設照明,溫暖貼心。
再往里走便是主臥,背景牆用了和客餐廳相呼應的霧霾藍乳膠漆,並在飄窗側的牆角設計了弧形,增加純色牆面的立體度與趣味性。
床尾定制了一長排黑色書桌,作為夫妻二人的化妝區和辦公區。
大寶的臥室牆上開了拱形門洞,家里一下子就變成了遊樂場。
飄窗做了書桌。
床頭定制了頂天立地的衣櫃。
床尾牆上裝了4層隔板,專門收納繪本。
最有趣的是,我們在大寶和二寶臥室的公共牆上設計了可以旋轉的拱形窗。
牆上開旋轉窗的好處既能引光入室,又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
二寶臥室的側牆定制了長排書桌,作為學習區。
洞口對面是客廳的鋼琴角。
另一面過道新建牆定制了一排開放格和衣櫃,收納衣物和圖書。
我們在過道上設計了拱形門洞,和洗衣房、玄關儲藏室的門洞相呼應,增加親子主題的童話風味。
客衛-臥室的過道側牆做了一排壁龕,專門收納爸爸珍藏的唱片。
我們把客衛的台盆區搬到過道上,公區幹濕分離,更方便多代居家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