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了兩個「世界第三勢力」。他們是南亞的富二代印度和東南亞的平頭哥越南。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其中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為璀璨的那顆寶石,印度可謂出道即巔峰。在國內,印度通過效仿蘇聯的「五年計劃」,早早地完成了工業化,成為當時亞洲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印度憑借「不結盟運動」這副招牌,左右逢源,逐漸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的領頭羊。其中,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可謂是出道巔峰。在國內,印度跟隨蘇聯的「五年計劃」早早完成了工業化,成為當時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印度依靠不結盟運動的招牌,逐漸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

到20世紀60年代初,印度已經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若干大國。它需要力量和地位。許多印度人堅信,印度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世界屋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越南完美再現了朝鮮的存在方式。依靠背後老大哥的堅實後盾,頂住了法國和美國的軍事壓力,在荊棘中茁壯成長。到1976年南北統一,越南成為東南亞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當時越南自視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除了美蘇兩大巨頭,沒人看得上。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和越南,所謂的「世界第三」,誰更厲害?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一般來講,在老一輩人的眼中,越南鐵定是要比印度更猛的。畢竟印度的起點太高,在1947年獨立之後,印度憑借著大英帝國積累數百年的殖民遺產,以及在南亞地區一枝獨秀的地緣優勢,發展得順風順水。總的來說,在老一輩眼里,越南肯定比印度兇。畢竟印度的起點太高了。1947年獨立後,印度借助大英帝國數百年積累的殖民遺產和在南亞獨特的地緣優勢,發展順利。

相比較而言,越南沒有像印度那樣良好的家庭和環境,出道後的發展也比較不盡如人意。當時越南國內政壇混亂,南北分裂,衝突不斷;在國外,它一直面臨著大國的壓力。首先,法國在二戰結束後卷土重來,想要恢復在亞洲的殖民權益;後來山姆大叔介入越南內戰,美軍士兵直接上戰場。當時的越南,每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總而言之,越南開局相當不利,可以說是內憂外患,與印度的成功相差甚遠。逆境中的成長,永遠比順境中的發展更有說服力。

特別是人在越南的戰績擺在那里,不管是打法國還是踢美國,印度的阿諛奉承都比不上。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所以,這個問題如果是放到半個世紀前,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越南更強。但如果是放在當下,那可就不好說了。畢竟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曾經厲害,不代表現在也厲害。所以,如果這個問題放在半個世紀前,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越南更強。但如果是在當下,就不好說了。畢竟俗話說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你以前牛逼不代表你現在牛逼。

在我看來,印度現在的國力遠遠強於越南。因為各種實力數據對比,印度可以全面碾壓越南。

印度作為當今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擁有13億多的龐大人口,3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廣袤土地,可以說是相當的龐大。相比較而言,越南目前的人口約為9700萬,連印度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另外,越南國土面積只有33萬平方公里左右,與印度相差甚遠。

很明顯,印度和越南在人口領土等基礎數據上不在一個數量級。這些優勢也可以成為印度碾壓越南的重要籌碼。尤其是人口上的差距,越南真的是遠遠落後。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一般來講,人口數量更多的國家,往往就會更具優勢。因為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人口數量的多少,往往就決定著市場規模的大小。市場規模越大,經濟實力就會越強。另外從軍事角度理解,更多的人口,往往也能代表著更加突出的戰爭能力。一般來說,人口多的國家往往更有優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的大小往往是由人數決定的。市場越大,經濟實力越強。此外,從軍事角度來看,更多的人口往往代表著更突出的戰爭能力。

當然不是說人數多就一定強,人數少就一定弱。因為國力這種東西,不能只看數量,質量其實更重要。其實這是一個效率的問題,就像工廠里的生產一樣。如果機器的效率不同,產量就會有差距。

很多像印度這樣的傳統大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基礎數據相當廣泛。但由於人口素質低,經濟水平落後,在總量上難以形成優勢。而像英法這樣的發達國家,無論是人口還是國土面積,都處於相當落後的地位。但他們的綜合實力可以保持在世界前列,碾壓很多「大國」。即使面對印度這樣的龐然大物,也不會有劣勢。

所以這里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兩國社會發展程度大致相當的時候。否則,這個理論就不適用。換句話說,如果越南比印度發達,就有機會抵消人口版圖的差距。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然而很可惜,當前的越南並不比印度發達,甚至還要落後一大截。不過很可惜,越南沒有印度那麼發達,甚至落後。

作為當今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算不上發達國家,但實力不容小覷。在許多經濟領域,印度仍有不錯的表現。

比如在農業方面,印度是農業大國。它擁有約1.6億公頃耕地,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0%。憑借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印度的糧食產量極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之一。

在工業方面,印度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然後經過多年的計劃經濟調控,奠定了印度工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今天的印度工業規模龐大,體系完備。不僅紡織、食品、礦業等傳統基礎產業得到支撐,汽車製造、航空空航空航天、精密儀器製造等眾多技術產業也在發力。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軟件製造業,這個行業在全球排名第一。據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目前的軟件產業價值占全球產業價值的30%以上。在軟件外包市場,印度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相比之下,越南可就要差遠了。不管是在農業領域,還是在工業領域,都無法與印度相提並論。尤其是在工業方面,越南早年因為戰爭的影響,工業化進程相當的緩慢。以至於到了今天,越南還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業國」。相比之下,越南還差得很遠。無論是在農業領域,還是在工業領域,都無法與印度相比。特別是在工業方面,越南的工業化進程早年因為戰爭的影響相當緩慢。時至今日,越南仍然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業國」。

越南雖然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但大多還停留在代工製造的基礎階段,缺乏人才的技術支撐,更談不上完整的產業鏈連接,工業水平相當低。因此,越南的工業缺乏競爭力,需要依賴他人的援助。這樣的經濟行業往往乾的活最累,賺的錢卻最少。

以最傳統的紡織行業為例。越南的紡織業非常龐大,客戶遍布全球。甚至很多國內的服裝品牌都會找到越南廠商做的衣服。然而,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缺乏完整的產業鏈,越南的紡織業不得不依賴其他國家。比如生產線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需要從國外供應等等。這樣一來,越南的紡織業很難有高利潤,更不用說轉化為工業發展的動力了。

簡單來說,越南現在還只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加工廠」,除了低端還是低端。在這種經濟狀態下,真的很難有多大競爭力。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事實上,關於兩國之間的經濟差距,看看GDP就知道了。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指標,GDP數據上的差距,其實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兩國之間的經濟差距。其實關於兩國的經濟差距,看GDP就知道了。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指標,GDP數據的差距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的經濟差距。

據統計,越南2020年的GDP約為2700億美元,而印度同年的GDP高達2.7萬億美元。兩國GDP相差十倍,無法發揮。

當然,經濟差距在越南面前不算什麼。越南畢竟是「東南亞平頭哥」,講究的是藐視生死。不接受就去做,什麼都用拳頭說。所謂「世界第三」是一個嚴肅的詞。至於經濟表現,越南一直很差。

所以,如果僅僅依靠經濟優勢,似乎印度比越南強,是沒有說服力的。大多數人對越南的印象還停留在「拳打法國,腳踢美國」的時代。

不過還是那句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越南當年能打,不代表現在也能打。據我所知,越南已經今非昔比,不再勇敢。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我看了一下最新的全球火力指數排行,越南僅僅排在第28位,而印度則是排在第4位。全球火力指數的排行,是用數據在說話的。印度和越南雙方如此巨大的排名差距背後,其實就是諸多軍力數據的表現差距。我看了最新的全球火力指數排名。越南僅排在第28位,印度排在第4位。全球火力指數的排名是基於數據的。印度和越南如此巨大的排名差距背後,其實是很多軍事數據的表現差距。

以強度數據為例。越軍現役人數約為47萬,而印軍規模約為145萬,幾乎相當於3個越南人。

從裝備數據來看,越軍目前在海上裝備了約109艘各型戰艦,主要包括23艘護衛艦和6艘潛艇,其他為巡邏艇等小型艦艇。在陸地上,它裝備了幾乎2000輛坦克、4400多輛裝甲車和大約650門各型火炮。至於空中的話,越軍裝備了200多架軍機,其中戰鬥機數量約為75架。

相比之下,印度陸軍目前在海上裝備了大約300艘戰艦,主要包括35艘護衛艦、17艘潛艇、10艘驅逐艦和一艘航空母艦。在陸地上,約有4600輛坦克,約12000輛裝甲車,3400多門各型火炮。至於空,印度陸軍裝備約2200架,其中戰鬥機數量約700架。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看得出來,印度軍隊的帳面數據明顯要比越南豪華,至少在數量上是可以做到全面碾壓的。越南不管是軍隊人數,還是裝備規模,那都完全沒法和人家印度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印軍的帳面數據明顯比越南豪華,至少在數量上可以完全碾壓。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裝備規模,越南都比不上印度。

當然還是那個問題。數量不夠,但質量可以彌補。所以數量上的差距不代表戰力上的差距。可能越南的士兵素質高,戰鬥力壓倒性,所以以一當十?或者越軍的武器裝備更先進,一件裝備就能超過別人。

遺憾的是,越南軍隊並不具備所有這些「質量優勢」。

首先,從士兵的素質來看,以前的越南士兵給人的印象很好。他們也許戰鬥技術很差,但戰鬥意志絕對頑強。否則不可能和美軍打個來回。

然而到了現在,越軍已經完全扔掉了這些東西。作為世界上少有的「營利性」軍隊,越南軍隊目前的發展重點不是國防,而是商業。全軍上下,從軍官到士兵,每天想的不是苦練,而是提高技能;而是怎麼賣貨,怎麼賺錢。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大效力?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其次在武器裝備方面,越南那就更不行了。當前越南軍隊的裝備相當落後,不僅僅是數量不如印度,質量上也相差甚遠。其次,在武器裝備方面,越南更差。目前,越南的軍事裝備相當落後,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

比如海軍,印度海軍有一艘航母,一艘驅逐艦,還有一個妥妥的大國海軍;越南海軍只能依靠幾十艘護衛艦來支撐場地。更尷尬的是,即使同樣是護衛艦,越南海軍也沒有其他軍艦先進。

以越南海軍最先進的獵豹級護衛艦為例。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產品還只是普通的導彈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只有2000噸。他們的作戰能力相當有限,所以他們只能在近海作戰。

相比之下,印度「塔爾瓦德」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近4000噸,也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優勢明顯。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再比如空軍方面,人家印度四代機一大堆,像什麼蘇-30、陣風,以及自家研制的光輝戰機等等,隨便都是幾十架起步,總數占據了印度戰機的一半以上。再看看越南空軍,除了那幾十架架捨不得往天上飛的蘇-27和蘇-30,基本就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機了。比如空部隊里,有很多印度第四代戰機,比如蘇-30,陣風,還有我們自己的光輝戰機等等。,都是從幾十架戰鬥機開始的,占印度戰鬥機總數的一半以上。看看越南的空軍隊。除了幾十架不願意飛上天空的蘇-27和蘇-30,基本上沒有可以賣的戰鬥機。

至於軍隊,那就更不用說了。越南的一些裝備,基本上都是印度的,比如T-90,T-72等等。而且在數量上,印度遙遙領先於華南,所以優勢還是在印度這邊。

所以,總體來說,印度的軍事實力比越南強。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越南和印度單挑,印度可以掛起來讓越南打。

越南和印度,誰更強?

而通過前面的分析對比我們也能發現,越南相比於印度的劣勢不僅僅存在於軍事領域,在其他的行業領域也屢見不鮮,基本可以算得上是被全面碾壓。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自然是印度的綜合實力要更勝一籌了。通過前面的分析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越南與印度相比的劣勢不僅在軍事領域,在其他行業也很普遍,基本上可以算是被徹底碾壓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的綜合實力自然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