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好的資產配置可以省去我們很多麻煩。
最近有個朋友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因為他看到一個觀點,投資10萬本金唯一要做的就是風險投資,不考慮其他方面。只有1000萬需要資產配置。
看到別人的投資基金幾萬起步,也抱著想試一試的心態,把10萬的存款拿出來投入基金。他們以為買了就能賺錢。
誰知道這麼巧。可惜我買的基金被回調了。一開始朋友還挺淡定,做了該做的事。
結果家里的店鋪資金出了問題,急需用錢。無奈之下只好忍痛割肉,損失一萬多。
那麼,10萬元的本金需要資產配置嗎?
答案很明顯,就像一個朋友,因為資產配置沒有做好,即使買的基金處於虧損狀態,還是要止損離場。
資產配置做得好的話,可能是兩個完全的結局。
一、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簡而言之就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避免一個籃子掉到地上,所有雞蛋都碎了。
在現實生活中,流行的是更好地為風險投資服務。
如果朋友已經提前規劃好店鋪需要多少資金周轉,那就把這部分錢放在貨幣基金或者其他穩健的理財產品上。
真正需要資金的時候,不會痛苦的止損,只需要贖回其他低風險的產品。
高風險的基金可以繼續持有,等待漲回來,至少保證短期內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在投資上也會比較從容。
所以大家要做好資產配置。
二、如何做資產配置?
什麼樣的資產配置適合你?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的風險等級是什麼。
通常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我們會做一個風險評估,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做出選擇,這樣最終的結果才會有參考意義。
一般來說,風險級別分為四類:保守、穩定、平衡和激進。
1.保守型
這種風險水平可以說是極度厭惡風險。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好一開始就從穩定的產品入手。
比如銀行存款、固定期限理財、貨幣基金等相對不太波動的投資產品,另外,配置一點債券基金也不錯。
2.健壯型
有點風險承受能力,但不是很強,所以配置時可以考慮。70%的資產投入相對穩健的投資產品,比如債券基金。
剩下的就是風險相對較大的投資,比如指數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
3.平衡型
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構建配置時,宜五五分成,一半資金用於投資高風險產品,另一半作為保本要求,以投資部分債券型基金。
4.激進型
這一類的風險承受能力最高,但不代表所有的資金都可以投入高風險的投資產品。
還是需要留下20%左右的資金作為應急資金,放在波動相對較小的產品中備用。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進行風險測試時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即使開始是保守的。
但是,投資的時間越長,對投資越了解,能承受的風險水平就越高。
所以前期做的資產配置也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水平而變化。
今天的資產配置不一定適合明天的你,所以我們在做配置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和調整。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即使10萬元也能讓配置組合靈活,相得益彰!
關注@頭號金融家,學習更多金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