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曾子健每經編輯:葉楓
投Z世代吧,Z哥最現實。
推薦要看:【基金投資教學精華】基金是什麼?基金怎麼買?怎麼靠基金賺錢?基金入門者觀念速成
昨天Z哥寫了一篇文章《震驚!不要再這樣投資了」,主要從炒股的角度,來探討融資炒股的風險,這需要每一個投資者提高警惕。
今天繼續昨天的主題,討論一個類似的話題,有一種購買基金的方式,也是極具「殺傷力」的,值得每一個基民警惕。
最近頂級基金經理2021年四季報也差不多公布了。最引人註目的基金經理是有「醫藥女神」之稱的格倫,因為她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1100億,超過了張坤。今天Z哥以格倫為例,來探討一下基金投資的一些錯誤。在此聲明,Z哥絕對沒有惡意吐槽格倫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
首先,格倫雖然是管理上最大的頂級經理人,但同時,她也成為了對基民殺傷力最大的頂級基金經理。目前,格倫管理著5只基金產品,每只產品在過去6個月都出現了大幅虧損,去年第四季度的平均跌幅約為14%。
原則上,如果基金業績不佳,格倫管理的產品規模應該下降。然而,現實恰恰相反。格倫的管理規模逆勢大幅增長。其代表作品中歐醫療健康類A份額增至110.5億份,規模增長8.91%至340.52億元;C類股份增至143.15億股,規模飆升35.06%至434.53億元。而且每個季度都有大規模的淨買入。
(中歐醫療健康類a股)
(中歐醫療衛生C類份額)
從中歐醫療健康淨值的走勢來看,自去年7月見頂後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換句話說,去年下半年,在高位被套後,基民在越買越多。正是基民的不斷認購,才讓葛蘭成為了千億頂級流。
那麼,頂流格蘭特讓市民們賺錢了嗎?答案是,賺錢的人是有的,但只是少數。
以中歐醫療衛生C類份額為例。2020年6月底規模突破100億元,而當年一季度末規模僅為30億元。換句話說,2020年第二季度是其規模的第一個爆發期。去年一季度,第二次爆發的規模從130億元增長到204億元。應該說在此之前投資的市民還是賺錢的。因為當時的規模增長是股票上漲帶來的,而不是基民大規模淨買入帶來的。
然而,實際規模增長在2021年第三季度最為強勁,規模從242億元增加到321億元,增加了差不多80億元。去年第四季度,規模從321億元增加到434億元,增加了110多億元。去年下半年基金淨值持續下降,基金規模持續增長是因為基民不斷下跌買入。
去年年初,Z哥自己買了格蘭特的基金,但在二季度,Z哥判斷醫藥賽道過熱,創新醫藥板塊估值較高,毅然「割肉」贖回。
在Z哥看來,投資基金如果看到淨值下跌,就會越買越多,不斷補倉。這是最不可取的投資方式。如果同樣的道理,買越來越多的股票和買基金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買股票,只要上市公司不退市,越跌越買。其實你是在不斷攤薄成本。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完全反轉,或許從長遠來看,你總能看到自己回歸原來價值的那一天。當然,Z哥也不讚成這種買股票的方式。
但是如果買基金,跌的越多,買的越多,但並不代表你的投資成本降低了。只是說明你在不斷的追加資金,把更多的錢交給基金經理幫你投資。但基金經理拿到的錢多了,不一定買同樣的股票來攤薄持倉成本,很可能會換股票。隨著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換股是必然的。可能一段時間後,基金經理買的其他票還是會跌。
還有一點值得探討。同樣,以中歐醫療保健為例,其C類份額的增長速度要快於A類份額。眾所周知,因為成本差異,C類份額主要更適合短期持有,而A類份額適合長期持有。所以中歐醫療規模大幅增長,說明很多投資者還是把基金投資當做短期投機。從這一點來看,似乎與我們基金長期投資的初衷有重大偏離。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不好意思,今天把「藥神」作為反面案例來討論。希望格倫的粉絲不要噴我。其實我們在選擇基金經理,把資金交給他們投資的時候,並不一定要看他們有沒有「女神」、「大哥」、「領跑者」的光環。我們更看重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態度,以及對行業趨勢的把握。然而,這些測試需要更長的時間。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不是因為他在短時間內賺了多少錢,而是因為他幾十年來都能穩定盈利。即使他每年只獲得10%以上的利潤,他依然是股神。
最後,Z哥繼續和大家分享,「小基金」的入口:
「基金小錢」是一種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要慢慢熟悉它的功能,希望能為我們以後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有問題也可以在「小基金」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風險提示:股票型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文件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使用,文件中表達的所有信息或觀點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對基於文件內容的最終操作建議不做任何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失,我概不負責。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過去的定投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基金定投與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投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但定期定投無法規避基金投資的內在風險,也無法保證投資者的收益,更不是替代儲蓄的等價理財方式。
投資人在投資。投資基金前,請認真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審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後,因基金運作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基金淨值變動等引起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國家商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