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不要再這樣買基金了。

每經記者:曾子健每經編輯:葉楓

投Z世代吧,Z哥最現實。

推薦要看:【基金投資教學精華】基金是什麼?基金怎麼買?怎麼靠基金賺錢?基金入門者觀念速成

昨天Z哥寫了一篇文章《震驚!不要再這樣投資了」,主要從炒股的角度,來探討融資炒股的風險,這需要每一個投資者提高警惕。

今天繼續昨天的主題,討論一個類似的話題,有一種購買基金的方式,也是極具「殺傷力」的,值得每一個基民警惕。

最近頂級基金經理2021年四季報也差不多公布了。最引人註目的基金經理是有「醫藥女神」之稱的格倫,因為她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1100億,超過了張坤。今天Z哥以格倫為例,來探討一下基金投資的一些錯誤。在此聲明,Z哥絕對沒有惡意吐槽格倫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

首先,格倫雖然是管理上最大的頂級經理人,但同時,她也成為了對基民殺傷力最大的頂級基金經理。目前,格倫管理著5只基金產品,每只產品在過去6個月都出現了大幅虧損,去年第四季度的平均跌幅約為14%。

原則上,如果基金業績不佳,格倫管理的產品規模應該下降。然而,現實恰恰相反。格倫的管理規模逆勢大幅增長。其代表作品中歐醫療健康類A份額增至110.5億份,規模增長8.91%至340.52億元;C類股份增至143.15億股,規模飆升35.06%至434.53億元。而且每個季度都有大規模的淨買入。

醒醒!不要再這樣買基金了。(中歐醫療健康類a股)

醒醒!不要再這樣買基金了。(中歐醫療衛生C類份額)

從中歐醫療健康淨值的走勢來看,自去年7月見頂後一直處於下滑狀態。換句話說,去年下半年,在高位被套後,基民在越買越多。正是基民的不斷認購,才讓葛蘭成為了千億頂級流。

醒醒!不要再這樣買基金了。那麼,頂流格蘭特讓市民們賺錢了嗎?答案是,賺錢的人是有的,但只是少數。

以中歐醫療衛生C類份額為例。2020年6月底規模突破100億元,而當年一季度末規模僅為30億元。換句話說,2020年第二季度是其規模的第一個爆發期。去年一季度,第二次爆發的規模從130億元增長到204億元。應該說在此之前投資的市民還是賺錢的。因為當時的規模增長是股票上漲帶來的,而不是基民大規模淨買入帶來的。

然而,實際規模增長在2021年第三季度最為強勁,規模從242億元增加到321億元,增加了差不多80億元。去年第四季度,規模從321億元增加到434億元,增加了110多億元。去年下半年基金淨值持續下降,基金規模持續增長是因為基民不斷下跌買入。

去年年初,Z哥自己買了格蘭特的基金,但在二季度,Z哥判斷醫藥賽道過熱,創新醫藥板塊估值較高,毅然「割肉」贖回。

醒醒!不要再這樣買基金了。在Z哥看來,投資基金如果看到淨值下跌,就會越買越多,不斷補倉。這是最不可取的投資方式。如果同樣的道理,買越來越多的股票和買基金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買股票,只要上市公司不退市,越跌越買。其實你是在不斷攤薄成本。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完全反轉,或許從長遠來看,你總能看到自己回歸原來價值的那一天。當然,Z哥也不讚成這種買股票的方式。

但是如果買基金,跌的越多,買的越多,但並不代表你的投資成本降低了。只是說明你在不斷的追加資金,把更多的錢交給基金經理幫你投資。但基金經理拿到的錢多了,不一定買同樣的股票來攤薄持倉成本,很可能會換股票。隨著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換股是必然的。可能一段時間後,基金經理買的其他票還是會跌。

還有一點值得探討。同樣,以中歐醫療保健為例,其C類份額的增長速度要快於A類份額。眾所周知,因為成本差異,C類份額主要更適合短期持有,而A類份額適合長期持有。所以中歐醫療規模大幅增長,說明很多投資者還是把基金投資當做短期投機。從這一點來看,似乎與我們基金長期投資的初衷有重大偏離。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不好意思,今天把「藥神」作為反面案例來討論。希望格倫的粉絲不要噴我。其實我們在選擇基金經理,把資金交給他們投資的時候,並不一定要看他們有沒有「女神」、「大哥」、「領跑者」的光環。我們更看重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態度,以及對行業趨勢的把握。然而,這些測試需要更長的時間。巴菲特之所以是股神,不是因為他在短時間內賺了多少錢,而是因為他幾十年來都能穩定盈利。即使他每年只獲得10%以上的利潤,他依然是股神。

最後,Z哥繼續和大家分享,「小基金」的入口:

「基金小錢」是一種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要慢慢熟悉它的功能,希望能為我們以後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有問題也可以在「小基金」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風險提示:股票型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文件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使用,文件中表達的所有信息或觀點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對基於文件內容的最終操作建議不做任何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失,我概不負責。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過去的定投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基金定投與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投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但定期定投無法規避基金投資的內在風險,也無法保證投資者的收益,更不是替代儲蓄的等價理財方式。

投資人在投資。投資基金前,請認真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審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後,因基金運作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基金淨值變動等引起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國家商業日報

推薦閱讀

防範蜱蟲叮咬 全年都要提高警覺

美國傳染病專家提醒,蜱蟲一年四季都可能出沒,尤其在戶外活動後應及時檢查身體,並使用驅蟲劑防範。蜱蟲可能傳播疾病,若在叮咬後出現皮疹或類似流感症狀,應儘快就醫。 ...

Four major banking groups post record Q1 earnings

韓國四大銀行集團第一季度創下近 5 兆韓元的歷史新高獲利,儘管整體經濟成長放緩、利率下滑,仍憑藉企業貸款、降低資金成本等優化資產負債管理,以及市場回溫帶動的證券 ...

韓國醫學生結束17個月長期罷課 實習醫師仍有疑慮暫未返崗

韓國醫學生經歷17個月罷課抗議,上週六宣布全面無條件復課,象徵與政府對峙可能終結。但復學之路仍面臨學業彈性與公平兼顧的難題。實習醫師則因疑慮仍未返回崗位,全面復 ...

韓國正在流失頂尖人才 教授與AI研究人員大量外流

韓國正面臨頂尖人才大量外流的問題,尤其是教授和AI研究人員被海外機構高薪挖角。韓國大學因學費凍結、薪資停滯等問題難以留住人才,AI人才的流失也十分嚴重。政府意識 ...

韓國推舉釜山申辦202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會議

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表示,位於韓國東南部的港口城市釜山,已被選為韓國明年角逐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年會的官方候選城市。釜山憑藉其優越的交通便利性、鄰近文化遺 ...

關稅、全球經濟低迷籠罩韓國第三季出口展望

韓國貿易協會的調查顯示,受美國關稅政策和全球經濟疲軟影響,韓國第三季出口增長預計將放緩。家電和汽車行業前景黯淡,韓國正力爭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與美國達成關稅豁免 ...

Hybe 年內將在印度設點,將韓國成功模式複製到亞洲

韓國娛樂公司 Hybe 將在今年於印度設立分公司,這是繼美、日、拉美和中國後的第五個海外據點。Hybe 力圖將韓式偶像產業輸出到全球,但此舉在業界引發爭議,有人 ...

日美貿易談判膠著,日本拒向美國25%關稅讓步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從8月起大幅提高對日本的關稅稅率至25%,日本面臨美方施壓,但拒絕在不合理的高額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日本首相石破茂應強調日本為美國經濟做出的巨 ...

韓國燒死獨留家中兒童事件頻傳,是否該立法禁止父母讓孩童單獨在家?

韓國近來頻傳父母外出工作時,獨自在家的幼童遭火災奪去生命的不幸事件。這再度引發當地社會對於立法禁止父母讓孩童單獨留在家中的討論。有律師認為相關立法應著重於預防悲 ...

日本歸化公民面臨「同姓」限制 引發社會辯論

日本歸化公民面臨夫妻「同姓」限制,被迫在取得國籍後改姓,引發身分認同困擾。日本長期討論允許夫妻保留各自姓氏的修法提案,但因保守派反對而難以推動。學者指出,增加姓 ...

日本政黨須在高齡化社會中解決社會保障危機

日本出生率下降、社會高齡化,政黨須為社會保障體系永續發展做艱難抉擇。養老金、醫保、照護等議題成選舉焦點,考驗各黨勇於改革的決心。 ...

日相內閣支持率僅剩24%,66%民眾反對現金發放

日本民意調查顯示,石破內閣支持率僅剩24%,66%反對向全體國民發放2萬日圓現金。小泉農相對抗高米價措施獲逾半數支持,但影響力似乎有限。內閣不支持率仍逾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