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海洋造船廠大修美軍後勤補給艦成功凸顯韓美船舶合作新篇章
一艘長210公尺、重達4萬噸的美國海軍補給艦,因長年服役而嚴重腐蝕老化,於去年9月被拖進韓國巨濟島韓華海洋造船廠進行全面維修。這艘名為「華利·希拉」(Wally Schirra)的路易斯和克拉克級乾貨船,於2009年服役,以美國著名太空人兼韓戰退伍軍人沃爾特·馬蒂·華利·希拉為名,多年來在美國海軍扮演關鍵後勤角色,為戰鬥艦艇供應彈藥、食品和零件。
然而,在中東地區部署多年後,該艦被認定亟需全面維護。經軍艦製造商韓華檢查後,工程師發現約260處腐蝕區域需要緊急修復。為此,造船廠進行了廣泛的結構和系統升級,確保該艦能夠重返服役狀態。
經過六個月的大規模維護、修理和檢修(MRO)工作,這艘軍艦於本週四再次啟航,標誌著韓國造船業的一個歷史性里程碑——首次在韓國本土成功翻新美國海軍艦艇。
開創新篇章
「華利·希拉」專案的完成,為韓國造船業獲取更多美國海軍合約注入了信心。
隨著中國海軍力量迅速擴張——其艦隊數量已超過美國海軍——華盛頓正優先考慮艦隊現代化。然而,美國船廠在MRO工作方面一直面臨延誤問題,促使五角大廈尋求可靠的盟友分擔部分負擔。
韓國和日本,兩國都擁有全球競爭力的造船業,已成為華盛頓最可行的合作夥伴。首爾的造船能力,特別是通過韓華海洋和另一軍艦建造商HD現代重工業,在全球排名僅次於中國。
分析師指出,最近美國參議院允許外國船廠建造和維修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艦艇的立法努力,是未來深化合作的信號。
上月,猶他州共和黨參議員麥克·李和約翰·柯蒂斯提出「確保海軍準備法案」和「確保海岸警衛隊準備法案」,旨在透過促進與盟國的合作,使美國海事力量的建造和採購流程現代化並加速進行。
分析師表示,一旦這些法案生效,HD現代和韓華將成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與盟國深化造船關係的最大受益者。
韓華擴大在美國MRO市場的足跡
韓華海洋已經在美國擴大其業務範圍,作為其長期戰略的一部分,收購了費城的一家船廠。
韓華表示,計劃對去年6月收購的費城船廠進行大量投資,以滿足華盛頓在美國本土製造海軍戰艦的要求。韓華高管表示,繼2024年獲得包括「華利·希拉」專案在內的兩項合約後,公司今年計劃爭取多達六項美國海軍艦艇的MRO合約。
據悉,美國海軍正計劃到2028年投入1,468億美元,建造55艘軍艦,包括艦隊油輪、救援艦、導彈驅逐艦等。
韓華海洋是化學到國防業務集團韓華集團的一部分。前身為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SME),韓華海洋是唯一為韓國海軍建造潛艇的韓國公司。
HD現代鄭基善訪問美國海軍學院
擁有全球最大造船廠(位於蔚山)的HD現代重工也正準備進軍美國MRO領域,強化了韓美之間海軍合作將繼續深化的預期。
這一情感在本月初得到呼應,當時HD現代執行副董事長鄭基善訪問了馬里蘭州的美國海軍學院。在與學院總監伊薇特·M·戴維斯海軍少將和海軍學員會面時,鄭基善重申了韓國作為堅定美國盟友的承諾,強調韓國作為全球造船創新領導者的角色。
訪問前,鄭基善在華盛頓特區會見了人工智慧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的執行長亞歷克斯·卡普,討論了在「AI智能船廠」計劃下將人工智慧整合到造船業的可能性。
作為一種象徵性舉動,HD現代負責人向卡普贈送了韓國著名的16世紀戰艦「龜船」模型,凸顯韓國悠久的海軍傳統。
美國政策轉變
隨著美中貿易衝突持續不減,韓國有望從全球造船業供應鏈動態的轉變中獲益。
2024年,中國以70.6%的市場份額主導新船訂單,其次是韓國的16.7%和日本的4.9%。
分析師表示,隨著北京面臨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障礙,首爾和東京預計將吸收越來越多的高價值海軍合約。
去年11月,當時的當選總統川普尋求與韓國船廠建立更深層次的造船關係,承認韓國擁有世界級造船專業知識。
美國海軍部長提名人約翰·F·費倫最近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提到韓華收購費城船廠一事,強調吸引韓國資金和技術專長進入美國國防領域的重要性。
「韓國能夠在印太地區內對美國海軍艦艇進行大規模維護,展示了大韓民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密戰略夥伴關係,」美國駐韓海軍司令尼爾·科普羅夫斯基海軍少將在關於韓華MRO完成的新聞稿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