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印象里,韓國的經濟高度依附於美國,甚至有個說法,韓國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在一般印象中,韓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很高,甚至有韓國是美國經濟殖民地的說法。
但你想像不到的是,30年來,韓國把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變成了自己的「經濟殖民地」—
根據我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個人經歷:
在烏國國內——塔什幹隨處可見韓文,汽車及手機八成是韓國製造,首都塔什幹市中心命名為「首爾街」,兩任總統卡里莫夫、米爾濟約耶夫都是「首爾榮譽市民」,當地人見到東亞面孔,便會用韓語問候。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隨處可見韓語。汽車和手機80%是韓國製造。首都塔什幹市中心被命名為「首爾街」。兩位總統卡里莫夫和米爾濟約耶夫是「首爾榮譽市民」。當地人看到東亞面孔,會用韓語打招呼。
而在國外——大量的烏茲別克人去首爾從事司機、清潔工等基礎工作,對韓國的勞務輸出在烏茲別克斯坦的GDP中占有突出的比重。最令人驚訝的是,從1993年開始,烏茲別克斯坦大量朝鮮族女性嫁給了朝鮮族,甚至誕生了「烏茲別克新娘」的婚介機構。
出口商品,進口新娘,是烏克蘭與韓國經濟寄生關係的生動寫照。
先來說出口商品——韓國的中亞經濟殖民先說出口商品——韓國在中亞的經濟殖民。
1991年,蘇聯解體,烏茲別克斯坦獨立。
1993年,韓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建交,韓國資本進入塔什幹搶占烏克蘭市場。
史達林時期,從東北亞遷入塔什乾的朝鮮人,在93年後與家鄉來客結成了商業聯盟。
這群中亞朝鮮族雖然說著俄語,吃著不放辣椒的泡菜,但他們血液里的「土鍋根」似乎是一種沒有語言的基因默契。
從1993年開始,當地的韓國人出錢,中亞的韓國人出力,韓國在中亞的經濟擴張開始了。
在塔什乾的中國商人告訴我,韓國的經濟擴張是不擇手段的,性、金錢和暴力…都充滿了韓國的經濟殖民過程。即使在今天,塔什乾的烏茲別克人仍然被教導不要招惹韓國人。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中亞的韓商涉黑,但這里上演過韓國版「狂飆」,毋庸置疑。我們不能武斷地說中亞的韓國商人參與了黑社會,但毫無疑問,這里已經出現了韓國版的「囂張」。
在過去的30年里,韓國資本主導了烏克蘭的重要產業。烏克蘭40%的能源市場和70%的汽車市場被韓國企業占據。幾十萬韓國人在烏克蘭做生意,這似乎是經濟主權國家的存在。
這種局面,直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才開始鬆動。
再來說說進口新娘——中亞朝鮮族新娘再說說進口新娘——中亞的韓國新娘。
雖然韓國現在處於少子化的困境,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但是30年前,韓國光棍還在世界各地找老婆。
烏茲別克斯坦的韓國新娘從1993年開始進入韓國單身漢的視線。
2003年,為了幫助農村男青年在海外找老婆,韓國政府實施了簡化國際婚姻的措施,導致韓國跨國婚姻出現井噴——2005年跨國婚姻達到5萬對。
從1995年到2019年,韓國共有810萬對登記婚姻,其中60萬對是國際婚姻。
韓國男人娶的外國新娘,最突出的,就是以出口新娘聞名的越南、和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關於越南新娘的話題也很有意思,韓國專家去年還說,要解決韓國現在少子化問題、可以靠進口越南新娘。這個事兒有機會我會專門來講。韓國男人娶的外國新娘最突出的是以輸出新娘聞名的越南和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關於越南新娘的話題也很有意思。去年韓國專家表示,韓國少子化問題可以通過進口越南新娘來解決。有機會我會具體說說這個事情。
回到中亞的韓國新娘。之所以受到青睞,除了低廉的婚介費和相似的文化,最重要的是沒人能看出她們是外國新娘——這保護了男人的面子。韓國人認為只有農村的窮光棍才會找外國新娘。
由於中亞地區對新娘的巨大需求,韓國出現了一批中亞婚姻的產業鏈。婚介機構把韓國男人帶到中亞,找到結婚對象,然後把女人帶回韓國。
經濟上高度依賴韓國的烏克蘭也為此開了綠燈。說到底,中亞的韓國人不是「自己人」,不心疼。
這些跨國婚姻是否幸福,並沒有專門的調研可供參考,但站在宏觀視角,烏茲別克斯坦和韓國的關係,也像韓國農民與中亞朝鮮族姑娘的跨國婚姻,表面上是真誠的國際友誼,本質上是基於經濟上的寄生關係。這些跨國婚姻是否幸福,沒有專門的調查可供參考,但從宏觀上看,烏茲別克斯坦和韓國的關係,就像中亞的韓國農民和韓國姑娘的跨國婚姻一樣,表面上是真誠的國際友誼,實質上是建立在經濟寄生基礎上的。
這可能也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側面:韓國寄生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寄生韓國,經濟產業鏈也無形中構建了一條經濟寄生鏈。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