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在路上微信官方帳號,寫了很久了。我期待著你的關注,分享我一路上的新知識和感受。
推薦要看:定時定額10年買貝萊德世界科技、安聯收益成長、聯博全球高收益債,會發生什麼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不可能工作一輩子。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想往上走,我們就會有一個重疊的身份,就是投資人。
可能很多人不太懂投資和資產配置。
沒關係。這篇文章只是把資產配置解釋清楚,讓你有一個入門級的概念。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這句話出自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托賓的「投資組合理論」,意思是不要輕易把所有的錢都投在某一項投資上,而是要通過合理的投資配置,分散投資,獲得更穩定的收益。
分散投資的本質是規避風險,投資配置是規避風險的策略。
如今,投資者通常會同時購買幾種不同類型的產品。通過調整自己購買的基金比例,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獲得最佳的投資收益。
這種在各種金融產品中決定買哪些產品,每種產品買多少錢的決策過程,就是資產配置。
如果以籃球為例,市場上的各類金融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進攻類: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2)輔助類:固定收益類,一般能跑贏通脹,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
3)防禦類:保險,是為了避免極端情況下崩潰而全力以赴的方案。
4)流動性:活期如餘額寶,可以獲得一定收益,資金靈活。
按照資金配置的優先級,活期、保險、股票、固定收益。
類別:當前
首先,在你的資金帳戶里,要留出一部分資金,比如3-6個月的生活費,存到活期產品里。
一方面可以保護我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靈活運用。
這部分資金可以存入類似「餘額寶」的理財產品。
類別:保險
說起保險,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有太好的印象。
因為保險早期發展的那麼兇,所以人們對保險的誤解還是比較深的。(保險購買請看看我之前的保險購買經驗「整理一些關於保險的經驗」)
其實保險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計劃。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在社會階層中,向上流動的門越來越窄,但向下流動的門永遠是敞開的。」
保險是保證你不會輕易摔倒。你花錢買的保險,本質上是一種概率。
在富人中,保險更容易被接受。
畢竟沒有哪個有錢人會因為亂花錢而血本無歸,只有那些投資失誤導致的極端情況才會。
那麼,買多少保險呢?
這里有一個「1010」規則供你參考。簡單來說,保額是全家年收入的10倍左右,保費支出占全家年收入的10%左右。
比如你家庭年收入30萬,保額應該在300萬左右,保費支出應該在3萬左右。
攻擊類別:股票
我們都聽說過高風險高收益,股票就屬於這一類,對人的要求比較高。
在國家高速發展的今天,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創業的能力和資源,但我們可以通過購買優秀公司的股份來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這些優秀的公司是資本世界里強大的賺錢機器。作為投資者,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們,並持有它們。
巴菲特的大部分財富都是在他50歲以後獲得的。巴老奉行價值投資。通過長期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隨著公司新一輪成長的爆發,他的資產收益也水漲船高。
股票是每個普通人參與資本世界的入場券。我們要努力學習,盡早參與。
為什麼要早?經濟有一個周期。一般從參與股市到了解賺錢,要經歷幾個經濟周期。
如果是,為什麼不在年輕的時候試錯,總結經驗教訓呢?
說到這,有人會問,既然股票這麼重要,買多少合適?
這里有一個「80法則」供你參考。簡單來說,80減去你的年齡,剩下的值就是你應該投資的資金比例。
比如你30歲,80-30=50,你可以把50%的錢投資股票。
但這個公式來自國外證券市場,建議國內市場低一點比較保險。
另外,注意。投資有風險,炒股要謹慎。
股市里流行一句話「七虧二平一賺」,意思是10個人炒股,7個人虧錢,2個人持平,只有一個人賺錢。
所以要充分意識到,不要頭腦發熱,再次謹慎。
輔助類別:固定收益
固定產品是指銀行存款、債券、理財產品等。
這類產品可以跑贏通脹,一般都有投資期限和固定收益預期,風險低,收益穩定。
像定海深圳這種產品一般買多少?
一般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風險偏好,可以適當購買有一定資金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摘要
以上,已經介紹了資產配置的種類和資金比例。這里我舉個例子,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應用。
假設你30歲,年收入30萬,每月固定支出1萬,那麼一年下來你還有18萬。
那麼這18萬元應該怎麼分配呢?
首先,可以給餘額寶留3-6個月的生活費,大概6萬元左右。
然後用3萬左右的錢,買300萬額度的保險。
然後,你還剩9萬。利用80的規律,80-30=50,可以考慮用45000元買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
最後剩下的4.5萬用來購買固定收益類產品。
不斷通過這樣的資產配置和調整,慢慢的,你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