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採訪視頻,看他們怎麼過生活
▲76㎡的老屋說大不大,一家四口住了十幾年也漸漸顯得擁擠,黃先生與太太決定重整空間,換來更親密的生活。
★ 有個家 Space Data
地點:台北
屋況:老屋
房間:玄關、客廳、餐廳、廚房、主臥、小孩房×2、陽台、廁所、儲藏室
面積:76㎡
屋主:白領夫妻、一雙兒女
設計:日作空間設計總監黃世光
關於這個家,屋主這樣過生活
走進室內,屋主夫妻與一雙兒女悠閒的在客廳看書、練琴,光線恣意灑落,即便家人各自隨意坐在飄窗、懶人沙發上,也還能感受他們之間的緊密情感,勾勒一幅溫馨景象。
黃先生笑說,「我們住在這里15年了,太太一直想要整理,也有考慮要換房子,但實在很習慣這邊的小區生活,還是決定將老房弄好一點重新翻修。」
當詢問到住進重新翻修的房子,他們的感受是什麼?
黃先生笑說,經過設計師的布局梳理,很神奇的是,面積就這麼大,空間感卻更大了!
空間採用復合的多功能設計,像是餐廳能變成書桌,小孩閱讀、寫功課都在這,連琴房也挪進客廳,我們能一邊看顧小孩,也能一邊做自己的事,生活更貼近彼此,但住起來卻更大更開闊。
「像廚房還是在原本的位置,卻更寬敞好用,透過廚房與戶外形成串聯,有了向外延伸的光線與視線,空間一點都不狹窄。這是重新把房子弄過後,我很有感覺的一件事(笑)。」
更特別的是,每個空間都是串在一起的,從客廳走到主臥,從餐廳能連結到小孩房與廁所,通風、對流,還有動線不中斷。
連小孩都忍不住稱讚說:「以前家里有些地方擋住了,現在可以一直轉圈圈環繞整個家!」
實際住進來後,能感受布局動線把家人串聯在一起的神奇體驗,無論是在家里的任何角落,每個人都能看到彼此,互動更緊密。
看一看這個家 圖集
看完視頻,再以圖片看看這個有設計巧思的小家吧!
▼玄關黑板牆是小孩的塗鴉牆,也是記事板▼
▼客廳、餐廳與琴房▼
每個家的生活,都是一場生活志。
MyHome設計家從關心你的家居問題出發,這一年多來,我們寫過裝潢乾貨、設計師改造、平面圖改造、收納家務、布置靈感等文章。
11/18起,MyHome設計家將分享一系列關於設計、生活的專訪故事,有來自廣州、深圳、台北的屋主/設計師親口所說的故事,其中更有我們和一兜糖家居App共同出品製作的視頻專訪,我們近距離觀察了他們在家的樣子,或對於空間設計的想法,獻給所有懂生活、愛設計的你妳尼們。
回顧 11/18 生活志
他打掉廚房一座牆,還給小夫妻開放的大客廳
回顧 11/19 生活志
她只動一面牆把68m²改三房,陽台改造變榻榻米
回顧 11/20 生活志
他以房改房,135㎡改造後 創造自在老廣復古韻味
回顧 11/21 生活志
400㎡老倉庫,變身90後時尚博主的文藝秘密基地
回顧 11/22 生活志
他推倒所有牆,46㎡設計師的家治愈感滿到霸屏
—— 獻 給 你 的 生.活.故.事.
近距離採訪視頻,看他們怎麼過生活
▲76㎡的老屋說大不大,一家四口住了十幾年也漸漸顯得擁擠,黃先生與太太決定重整空間,換來更親密的生活。
★
有個家 Space Data
地點:台北
屋況:老屋
房間:玄關、客廳、餐廳、廚房、主臥、小孩房×2、陽台、廁所、儲藏室
面積:76㎡
屋主:白領夫妻、一雙兒女
設計:日作空間設計總監黃世光
關於這個家,屋主這樣過生活
走進室內,屋主夫妻與一雙兒女悠閒的在客廳看書、練琴,光線恣意灑落,即便家人各自隨意坐在飄窗、懶人沙發上,也還能感受他們之間的緊密情感,勾勒一幅溫馨景象。
黃先生笑說,「我們住在這里15年了,太太一直想要整理,也有考慮要換房子,但實在很習慣這邊的小區生活,還是決定將老房弄好一點重新翻修。」
當詢問到住進重新翻修的房子,他們的感受是什麼?
黃先生笑說,經過設計師的布局梳理,很神奇的是,面積就這麼大,空間感卻更大了!
空間採用復合的多功能設計,像是餐廳能變成書桌,小孩閱讀、寫功課都在這,連琴房也挪進客廳,我們能一邊看顧小孩,也能一邊做自己的事,生活更貼近彼此,但住起來卻更大更開闊。
「像廚房還是在原本的位置,卻更寬敞好用,透過廚房與戶外形成串聯,有了向外延伸的光線與視線,空間一點都不狹窄。這是重新把房子弄過後,我很有感覺的一件事(笑)。」
更特別的是,每個空間都是串在一起的,從客廳走到主臥,從餐廳能連結到小孩房與廁所,通風、對流,還有動線不中斷。
連小孩都忍不住稱讚說:「以前家里有些地方擋住了,現在可以一直轉圈圈環繞整個家!」
實際住進來後,能感受布局動線把家人串聯在一起的神奇體驗,無論是在家里的任何角落,每個人都能看到彼此,互動更緊密。
看一看這個家 圖集
看完視頻,再以圖片看看這個有設計巧思的小家吧!
▼玄關黑板牆是小孩的塗鴉牆,也是記事板▼
▼客廳、餐廳與琴房▼
▼廚房▼
▼主臥▼
▼小孩房▼
▼二分離廁所,全家人盥洗不衝突▼
關於這個家,設計師怎麼說
動線、光線看似無止盡的空間,設計師對於空間設定、生活方式又是如何想的呢?以下就是我們的訪談記錄。
Q:當初規劃,想給屋主一個什麼樣的空間?
黃世光設計師:
雖然這個房子不是很大,但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夠近,我看到黃先生與家人的互動關係都相當緊密,呈現一種溫馨甜蜜的氛圍。
所以我就決定把這空間打造成不只是小而美,而是很溫馨有愛的家庭。
Q:這個家最大的設計特色在哪里?
黃世光設計師:
當然是動線!
我們幫這個家整理了三條動線,這三條動線不是原本就有的,是我們把它理出來的。
在屋主一家人感情很好的基礎下,考慮全家的互動與生活習慣安排布局,而這些動線讓人、光線與通風對流都串在一起。
一條動線是在窗戶走道,這是一條貫串客廳與主臥的動線,主臥特地另開入口,採用隱形門藏進在電視牆內,移門的方式能隨時敞開,小孩在客廳遊戲,隨時想找父母就能沿著走道進出,家人之間根本沒有距離。
而這條沿著最大面采光的動線,不只能把光帶進來,連良好的通風對流也跟著貫穿,化解原本陰暗、不通風的問題。
另一條則是從客廳、餐廳、廚房到後陽台。這條動線還原了整個空間的廣度,也引入陽台的光。
第三條軸線則是出現在小孩房與餐廳之間,這條軸線的尾端是小孩房,我們在小孩房的角落做了角窗,讓後方陽台的對流通過這扇角窗推射進來,完成整個空間的對流。
這幾條軸線我想就代表了通風、采景、采光與人的動線,而人的動線就衍伸成家人與家人之間的互動。
Q:在此次設計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化解?
黃世光設計師:
我們一開始進去時能感受到陽台斜斜的,看了平面布置圖才發現這是一個梯形狀的格局,要如何利用這個斜邊就是一大問題。
因此我們用飄窗當作走道,牽起整個斜邊窗戶,弱化歪斜的不舒服感受,同時飄窗也成為大人小孩都愛的位置,在這邊閱讀、遊戲都特別有趣。
Q:與屋主溝通過程中,讓你印象深刻的是?
黃世光設計師:
要從兩個廁所改成一個,其實不少人會有點抗拒,大家認為只有一間會不會不夠用。與黃先生溝通過程中,決定其中一間廁所改為儲藏室,擴大整個家的收納量。
雖然廁所只剩一間,但透過二分離的設計,把馬桶區單獨隔離,淋浴區與洗面台合一,盥洗、坐便、淋浴功能各自獨立。
實際住進去後,黃先生一家人也發現使用馬桶、在洗面台刷牙都沒有衝突,洗面台的空間也大,全家人早晨一起盥洗都沒問題,一套廁所也能發揮最大效用。
Q:請用兩句話,形容設計這個家對你的意義?
黃世光設計師:
注入對人、對家庭的觀察,把家人串聯起來的精神,進而體現在空間設計上,家的模樣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認識這個空間‧ 設計師團隊
日作空間設計
用日子打造出來的空間,再用日子來細細品味。
陽光、空氣、水滋養了生命,還需要居所的呵護。
日作空間設計主要從事建築、景觀及室內空間設計,擅長解決原動線不佳的空間,重新規劃、打造自然風格與機能性的空間。
設計強項: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工程技術
格局配置:兩房、三房、四房
擅長風格:北歐風、奢華風、人文禪風
屋齡強項:預售屋、新成屋(5年以下)
屋型強項:單層、別墅、復式樓
感謝全程給予幫助的
日作空間設計 / 設計總監 黃世光
黏在一起的一家人
在這互聯網發達,用手機餵養小孩的時代,我們看到這家人透過空間的串聯,無論大小事全家都一起參與,爸爸陪哥哥玩電玩,媽媽教導妹妹彈琴,親身陪伴小孩的成長。
家的生活沒有距離,心就更貼近。
Home
獻給 所有懂生活、愛設計的屋主和設計師們
出品 MyHome設計家
每個家的生活,都是一場生活志。
MyHome設計家從關心你的家居問題出發,這一年多來,我們寫過裝潢乾貨、設計師改造、平面圖改造、收納家務、布置靈感等文章。
11/18起,MyHome設計家將分享一系列關於設計、生活的專訪故事,有來自廣州、深圳、台北的屋主/設計師親口所說的故事,其中更有我們和一兜糖家居App共同出品製作的視頻專訪,我們近距離觀察了他們在家的樣子,或對於空間設計的想法,獻給所有懂生活、愛設計的你妳尼們。
回顧 11/18 生活志
他打掉廚房一座牆,還給小夫妻開放的大客廳
回顧 11/19 生活志
她只動一面牆把68m²改三房,陽台改造變榻榻米
回顧 11/20 生活志
他以房改房,135㎡改造後 創造自在老廣復古韻味
回顧 11/21 生活志
400㎡老倉庫,變身90後時尚博主的文藝秘密基地
回顧 11/22 生活志
他推倒所有牆,46㎡設計師的家治愈感滿到霸屏
—— 獻 給 你 的 生.活.故.事.
有個家 ‧ 生活志系列文章,明天繼續!
#裝潢那些事# #室內設計# #舊房改造# #視頻# #家居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