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2025年新加坡大選落幕 政黨處理競選宣傳品減少浪費

2025年新加坡大選結束後,多個政黨候選人正妥善處理競選剩餘宣傳品,透過販售、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減少浪費。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將物品分類回收處理,反對黨與無黨籍候選人也展現環保創意,呼籲支持者捐款給慈善團體。此舉顯示政壇和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正在提升。

傳承老字號美食:年輕一代如何接手家族事業

近年新加坡餐飲業面臨不少挑戰,但仍有年輕人選擇接手家族事業。瑞春點心餐廳的第三代傳人Ernest Ting和Hjh Maimunah餐廳的第二代經營者Maria Didih分享了傳承老字號的心路歷程,在守住基業的同時,也致力於創新求變,成為家族事業的領航者。

47國將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

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將於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舉行,47國代表將出席這場亞洲重要防務峰會。法國總統馬克宏將發表主旨演說,美國防部長赫克塞斯也將出席並闡述印太防務方針,中國防長董俊海則缺席。

4歲女童罹患罕見腦部疾病雷特氏症候群 學習走路說話能力盡失

新加坡一名4歲女童Abby被診斷出罹患雷特氏症候群,這是一種主要影響女童的罕見腦部疾病。受影響兒童起初發展正常,但之後開始喪失已學會的技能,如說話、走路等。該症候群的特徵包括近乎不斷重複的手部動作,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新加坡海峽時報專欄”超越成績”關注非凡青年

新加坡《海峽時報》將從2025年5月開始推出名為"超越成績"的月度專欄,聚焦於在成績單之外有著非凡故事的年輕人,反映新加坡社會對教育和成功理念的價值觀正在悄然轉變。

新加坡女子旅助弱勢圓夢 家電到文具應有盡有

新加坡女子旅今年第五度舉辦大型慈善專案「友善之舉」,計畫為5000位弱勢民眾實現願望,從家電用品到學習文具應有盡有。專案與政府部門跨單位合作,發掘更多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主辦單位期盼有更多企業和社區組織共同投入,讓新加坡在進步同時不遺落任何一個人。

心理治療協助新加坡初犯者面對潛在問題 避免重蹈覆轍

新加坡一間社會企業推出針對初犯者的心理治療計畫,期望透過在判刑前提供心理支持,填補司法體系的空白,降低再犯率。目前已有97名罪犯參與,其中性犯罪佔最多。計畫理念是透過及早介入,中斷傷害循環,建立重返社會潛力。

新加坡樟宜機場連續竊案 男子偷車鏡頭盔遭逮

新加坡警方於16日表示,一名34歲男子涉嫌在樟宜機場第4航廈的停車場內,竊取機車後照鏡和頭盔,透過地面搜查和監視器畫面鎖定嫌犯身分,隨即將其逮捕到案,並起出贓物,嫌犯預計17日接受起訴。

資訊新秀獲獎連連,19歲青年創業開發AI應用造福社會

19歲新加坡理工學院資訊科技系畢業生傑亞古瑪·史里蘭,在求學期間開發多個AI應用,獲得新加坡政府獎項與資助。他創立的新創團隊開發的App,協助樂齡中心改善長者關懷服務。畢業後,他計畫繼續朝創業家之路邁進。

新加坡青年從空服夢想轉向建築設計

新加坡青年Nikhkil Rai原本夢想成為新加坡空軍戰機飛行員,但17歲時被診斷出罕見的心臟疾病,不得不放棄飛行員夢想。他轉而將熱情投入建築設計領域,今年5月以優異成績從義安理工學院畢業,獲頒Tay Eng Soon獎章。Nikhkil在設計中注重包容性,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者設想,同時也不忘初心,仍然熱愛航空事業。

機器狗「上工」!新加坡職場中的新寵兒

機器狗不只是寵物,在新加坡,它們正擔負起偵測入侵者、巡檢危險區域,甚至引導視障者等重要任務。隨著製造商推出更多機型,機器狗的身影也越來越常見。

新加坡媽媽坦承產後憂鬱 播客鼓勵正視心理健康

新加坡推出一項名為「成為母親的誕生」的播客節目,邀請兩位曾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母親分享經歷,希望藉此提升社會大眾對產後心理健康的認識。節目來賓坦承生產後曾有傷害嬰兒的念頭,專家指出社會對母職的期待使罹患者更難敞開心胸,呼籲女性調整期待、勇於面對心理困境。

新加坡5間舊校將改建為住宅區

新加坡東部5間已搬遷或合併的前學校,包括勿洛、淡濱尼和巴西立的多個校地,預計改建為新住宅區。其中部分地塊可望興建上千個住宅單位,並鄰近規劃中的醫療設施,市場看好其開發潛力。此外,政府也計畫在多佛新建療養院,及在巴耶利峇興建醫療開發案,以滿足當地居民需求。

宏茂橋理工學院直排輪社培養速度與技巧兼備的選手

新加坡宏茂橋理工學院直排輪社成立多年,致力培養參與直排輪競速、花式等項目的選手。該社每年吸引大量新手加入,透過分組訓練,幫助新手掌握基本功;資深社員則專攻各種難度技巧,在比賽中一展身手。儘管訓練過程辛苦,仍有許多選手堅持挑戰自我,在與隊友並肩作戰中建立深厚情誼。

新加坡大選懷舊照:攝影師拿舊相機拍攝造勢晚會

一位新加坡攝影記者用復古傻瓜相機記錄2025年大選的群眾大會,透過略顯粗糙的低畫質照片,捕捉選舉造勢晚會熱鬧的人群與氣氛。雖然時過境遷,環顧現場依然讓他想起多年前初次參與大選拍攝時的記憶,某些時刻彷彿永恆不變。

李顯龍長子洛紹恩參選2025大選 12歲兒子盼他解決民生問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長子洛紹恩日前獲人民行動黨提名,將在2025年大選中角逐惹蘭勿刹集選區。洛紹恩透露12歲大兒子問他如何解決民生問題,顯示小孩對時事的敏銳度。洛紹恩表示,隨著組屋重建,該選區正處於世代交替期,未來5年將增加6個組屋發展項目。

追溯家族史 青年著手紀錄實里達甘榜文化遺產

一名28歲青年Rustam Shariq Mujtaba為追溯外公的故鄉,發起「破碎駁船計畫」,紀錄新加坡實里達地區Kampong Tongkang Pechah甘榜的歷史。他採訪前村民,在網路發表他們的口述歷史,重現昔日悠閒的田園生活。該計畫獲得新加坡政府多個部門的支持與補助。文化學者指出這類社區研究有助拓展大眾對新加坡歷史的認識,但也應接受嚴謹的學術檢驗。

新加坡的育種計畫,對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保育意味著什麼?

新加坡透過推動多項人工繁殖計畫,積極協助東南亞瀕危物種回復數量。除了繁殖工作,保育人士強調還需要保護自然環境、教育各界如何照料野生動物,以及爭取大眾支持,才能確保物種長久存續。報告顯示,亞太地區的物種數量下降速度全球第三,而許多東南亞物種的保育工作容易被忽視。新加坡地狹人稠卻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推動區域保育上扮演關鍵角色。

麥波申區議員田佩玲如何應對負面評論

麥波申選區議員田佩玲接受專訪,分享如何應對負面評論、近年多次轉換工作等話題,並向年輕選民喊話。她認為評斷議員不應只看年齡,呼籲年輕人支持人民行動黨,因地緣政治形勢嚴峻需要一個穩定政府。

2025年新加坡大學學額可望提高 新鮮人、成人學習者受惠

新加坡政府力拼2025年大學錄取率達60%,增加成人學習者公費學額,各校也推出創新學位模式讓在職者取得學位。目前大學需求仍高,平均2人搶1個名額,工專畢業生錄取率近年大幅提升。最終的終身學習型社會大學錄取率要到2026年底才會更新。

新加坡民主黨考慮是否參選荷蘭-武吉知馬集選區

新加坡民主黨尚未決定是否派團隊參加即將來臨的荷蘭-武吉知馬集選區選舉,目前仍在黨內外物色候選人。該黨主席譚比亞透露,已有兩黨表態有意角逐該區,雙方仍在商談中。譚比亞個人則可能再戰武吉班讓單選區。

王瑞傑:新加坡需要有誠信、能力和奉獻精神的領導人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新加坡需要具備誠信、能力和奉獻精神的領導人。他認為,優秀的領導班子和完善的治理制度對新加坡的未來至關重要。王瑞傑強調,人民行動黨目前仍是執政的最佳選擇,黨內觀點雖然多元,但共同點是建設多元社會的信念。

罕見基因突變「白斑症」 新加坡父子檔感動故事曝光

罕見遺傳病「白斑症」讓新加坡一對父子天生皮膚斑駁、頭髮有白色區塊。為了讓兒子不感孤單,父親特地把頭髮染白,感人舉動引發網友熱議。白斑症在新加坡發生率約為2萬分之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

新加坡標誌性的南洋早餐文化慶祝展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舉辦「南洋早餐俱樂部」展,透過史料介紹標誌性南洋早餐的多元文化淵源,以及它如何躍上國際、啟發周邊商品。一位蘇格蘭人16年來幾乎天天吃,還在社群媒體分享,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