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Kevin Chen
亞洲新聞網 韓國新聞組
據外電報導,北亞地區投資公司MBK Partners創辦人暨董事長金炳柱(Michael ByungJu Kim)看好2025年,投資公司的退出環境可望回溫,期待藉由公司治理改革所創造的商機,能夠創造比以往更高的報酬。
全球私募股權基金遇退出困難
受到去年股市熱絡,吸引資金流向公開市場,加上經濟放緩抑制企業的購併意願,2024年私募股權基金普遍面臨變現壓力。據MBK統計,私募股權基金的募資規模較前年減少23%,投資組合的變現價值同期下滑14%。
金炳柱在寫給基金投資人的年度信件中表示:「我們看到更多變現投組的機會。在IPO市場尚未回溫前,退出並非易事,但我們觀察到在亞洲地區,企業併購以及私募基金活動正逐漸增溫。」
MBK目前管理逾310億美元資金,分為收購和特殊情況兩大策略投資方向。金炳柱表示,公司現有投資組合的公允市價合計達200億美元,其中有相當比重的部位,將於今年尋求變現。
聚焦韓日公司治理
MBK目前手上握有逾55億美元現金,金炳柱看好韓國和日本在政府推動下的公司治理改革,以及能夠提高股東價值的相關措施,其次是人工智慧轉型。
他指出,韓國企業的市值往往因為財閥家族治理不彰而遭低估。他舉世界最大鉛鋅冶煉廠Korea Zinc為例,認為透過治理改革有機會大幅提升企業價值。MBK正與Korea Zinc的最大股東Young Poong攜手,尋求共同收購該公司的控制權,已投入5.46億美元資金。
金炳柱認為,這項併購案的重點在於治理改革,透過專業管理和以股東利益為導向的董事會,將可釋放這家世界級公司的最大價值潛能。他說:「我們相信這是一項劃時代的交易,將帶動新一波聚焦在治理改革的併購潮。」他補充,MBK扮演著Young Poong的「白武士」角色。
看好韓國消費與醫療產業
MBK也將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等人口結構轉變,納入投資考量因素,聚焦消費、零售和醫療保健產業。金炳柱在信中說:「這些趨勢有助於我們放大核心產業投資,尤其是老人照護和消費零售。」
不過,Homeplus作為MBK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投資之一,近期卻成了其投組中的弱點。該零售商在信評下調後,因流動性壓力在3月份申請重整。MBK已承諾將「善盡社會責任」,包括透過個人出資等方式,支持利害關係人。
去年MBK為其第六期收購基金進行第二次募資,募得約50億美元。同年度MBK出資36億美元投入8個新項目,主要在日本和韓國,並為基金回報12億美元。
在中國,MBK近3年來則未有新的收購交易。金炳柱說:「以風險報酬評估,我們認為在中國,特殊情況的投資機會更具吸引力。」
金炳柱將生成式人工智慧視為投資和投資組合管理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MBK已開始將AI納入投資流程中,從初期交易篩選、盡職調查,到投資組合的即時績效監控。
他說:「4年前的年度信函中,我宣布『每筆交易都是科技交易』。現在我對員工說的口號則是,『每個業務都是AI業務』。對我們而言,沒有比採用AI更大的挑戰和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