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並不富裕的國人來說,這個價位吸引力十足。沒有收入的學生、外出打工的體力勞力者,乃至寫字樓裡工作的中產階級,都是沙縣小吃的常客。沙縣小吃完美契合他們的需求。即便收入微薄,也總能在沙縣小吃填飽肚子。
而菜單製作、飯點風格、用餐環境等指標從來不是沙縣小吃追求的目標,對於目標食客來說,這些並不重要。一頓不超過20的快餐,環境和氛圍從來不是重點。抓住擁有龐大基數的底層用戶才是沙縣小吃的主要宗旨。
沙縣小吃,不一定是沙縣的小吃
湘味辣,川味麻,廣東清淡,山西酸雜,十里尚不同音,更何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的口味。沙縣小吃之所以能打遍全國無敵手,更重要的是,它總能做好地域平衡。
但你同時也會發現,外地的沙縣小吃和沙縣本地的有所不同。外地的沙縣小吃雖然菜品變化不多,但總能調和好本地口味。魯菜偏鹹,青島的沙縣小吃便多放鹽;滇菜嗜辣,昆明的沙縣小吃裡常加紅辣醬;粵菜求鮮,廣州的沙縣小吃裡很難找到大醬蘸料。
有些沙縣小吃把兼容並包做到了極致,除了扁肉、蒸餃等地道沙縣小吃外,還賣炒菜、炒飯等食物。因而,沙縣小吃在進入新市場時,總能在最短時間克服水土不服。
如果你是沙縣小吃的老主顧,堅持吃上數年,某天你會驚奇地發現店裡突然換了個老板。這並不奇怪,數據顯示,沙縣小吃的經營周期大多只有2-3年。時間一到,老板就會萌生出盤出店鋪的想法。
其深層原因在於,絕大多數沙縣小吃在發展一年半以後,利潤率達到峰值,邊際效益開始遞減,繼續投入精力和金錢回報減少。不如在帳面光鮮之時找人接盤,還能賺不少轉讓費。
老板們休養生息後,整裝待發,再去新的地方開新店,永遠都能賺最快最多的錢。開張新的店鋪比堅守百年老店更加有錢途。
不過,沙縣小吃勢力看起來如此龐大,有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山寨者身上。沙縣小吃啟動成本低,容易上手,而且品牌認知度足夠高,便於山寨。
真正的沙縣小吃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據新華社報導,全國共有沙縣小吃五萬餘家,但得到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認證的僅有兩萬多個。
▲沙縣小吃有真有假,普通食客難以分辨 / 視覺中國
在中國,一旦什麼東西有利可圖,政府總不免要插上一腳——以幫扶的名義。
1997年,沙縣政府成立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此後,當地政府成立專項小組,服務小吃輸出,並向國家註冊品牌商標。公安局掛牌成立沙縣小吃維權辦公室,維護業主權益。以至於在很多敘述中,政府成了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的主要動力了。
政府的強力介入解決不了沙縣小吃的盜版問題,這麼多年,鮮有人因冒用這一名號被懲罰。或許沙縣人並不想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山寨並不一定是壞事。
本來就走低端路線的沙縣小吃,再山寨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外驚喜。不像肯德基、麥當勞這種注重商標權的外企,即使是山寨,也只能用「麥肯基」、「肯他雞」等名字打個擦邊球。
參考文獻
[1]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77-79.
[2]國家統計局搜尋. Retrived June 25, 2017, from鏈接
[3]國家統計局.(1990, 10, 30). 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報,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 Retrived June 25, 2017, from鏈接
[4]國務院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管小組辦公室.(1996, 2, 5). 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公報. Retrived June 25, 2017, from鏈接
[5]國家統計局.(2006, 3, 16).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Retrived June 25, 2017, from鏈接
[6]中信建投.(2016, 9, 17). 中國人口大遷移深度報告. Retrived June 25, 2017, from鏈接
[7]劉金松. (2008). 沙縣小吃辦十年推手. 決策(1), 35-36.
[8]黃海棠. (2009). 沙縣小吃文化行銷研究. 懷化學院學報, 28(3), 59-60.
[9]黃彩雲. (2010). 論沙縣小吃產業的發展策略. 內江科技, 31(7), 4-4.
[10]吳勇毅. (2012). 「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廣告主:市場觀察(2), 56-57.
[11]汪威毅, & 林賀佳. (2000). 用好無形資產 發展縣域經濟──「沙縣小吃」現象透析. 開放潮(12), 33-34.
[12]曾貴東, & 黎紫薇. (2016). 區域品牌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基於沙縣小吃、新奇士與資溪麵包的對比. 當代經濟(19), 27-29.
[13]牛洪霞. (2012). 基於遊客感知視角的美食旅遊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福建師范大學).
[14]張羽. (2012). 沙縣小吃 勺揚天下. 農產品加工·綜合刊(4), 45-45.
[15]邱澤忠. (2010). "沙縣小吃"品牌保護初探. 工會博覽·理論研究(7), 225-227.
[16]林昭鬧. (2006). 「沙縣小吃現象」的啟示. 福建理論學習(7), 30-32.
[17]李金田, & 王彩霞. (2011). 沙縣小吃:不起眼的傳奇製造者. 中國連鎖(11), 47-50.
[18]鄭祥升. (2009). 創建地方特色小吃品牌——"沙縣小吃"的保障.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 41-42.
[19]林國安. (1999). 風光不再——沙縣小吃的現狀及危機. 管理與財富(4).
[20]李賢星. (2017). 規範標準化經營 打造沙縣小吃品牌. 福建質量技術監督(2), 27-28.
[21]段穎, 梁敬婷, & 邵荻. (2016). 原真性、去地域化與地方化——沙縣小吃的文化建構與再生產.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6), 74-79.
[22]張鐘毅, & 葉林. (2017). 迷失在「逐水草遷徙」之中——沙縣小吃從業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 福建行政學院學報(3).
[23]姚瑋潔. (2016). 沙縣小吃背後的推手. 幸福:悅讀(2), 24-25.
[24]謝思敏. (2016). 探究沙縣小吃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 現代經濟信息(8), 368-369.
[25]右灰編輯部. (2006). 中國速食事業發展之路. Hyweb Technology Co. Ltd
[26]劉文婷.(2015, 6, 9).沙縣小吃真假難辨 難以擺脫「家庭作坊」標籤. 新華網.Retrived June 26, 2017, from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5-06/09/c_1115550976.html
閱讀原文
參考:
>待過大陸應該都吃過的「沙縣小吃」,籌畫上市10年未果,現在被中國養豬大王以人民幣1.35億入股。
共 0 个关于【沙縣小吃,中國的麥當勞】從零到五萬家,怎麼佔領中國的?的回覆 最後回覆于 2017-7-4 18:30